欢迎访问宝鸡文理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官网!

网站首页
学院新闻

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彦平参加2022年陕西省革命文物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培训班

2022-09-15  ————

9月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彦平赴延安、西北大学两地参加由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陕西省文物局联合主办,西北大学、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共同承办的2022年陕西省革命文物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培训班。此次培训班以革命旧址现场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别在延安市革命旧址(4日—6日)和西北大学(7日—9日)举办。全省各高校中青年思政课教师、各地市革命纪念馆和革命旧址宣教工作负责人等共6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开班仪式上,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宋凌云以“关于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几个问题”为题、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副司长彭跃辉以“用好革命文物资源 拓展高校思政工作格局”为题进行线上直播授课。

现场教学中,培训班学员先后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文艺纪念馆、宝塔山、马列学院旧址、陕北公学旧址等革命旧址。参观的同时,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曹琨教授、延安大学惠晓峰教授、延安革命地管理局党委书记薛耀军、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张彩丽、延安文艺纪念馆馆长刘妮,分别以“重温入党誓词践行初心使命”“高校思政走进革命场馆”“延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实践”“延安窑洞有马列”“从延安文艺中坚定文化自信”为主题,在革命旧址为学员进行了现场授课。

课堂教学中,西北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以“发挥一流学科优势,构建革命文物资源与高校思政育人融合发展新模式”为题作了报告。省政府参事赵荣、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袁武振、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梁星亮、梁忠民、王强等专家则分别以“守护精神标识 弘扬优秀文化”“中国共产党在陕西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延安精神的形成、内容与时代价值”“讲好英雄故事、弘扬建党精神、让文物活起来”为主题,从文化遗产保护、党史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等角度进行了授课。


总体来说,此次培训学习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行程安排有特色。从延安到西安、从博物馆、大剧院再到教室一路走来,既实地感受了中共中央在陕北13年的光辉历程,又在室内外的课堂中聆听到新时代的最强回音。在紧张而活泼的实地参观与教学中,似乎重新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在马列学院旧址、在宝塔山下,我仿佛触摸到那一批批知识分子、先进青年手捧黄土、热泪盈眶来到延安、矢志报国的模样。晚上的窑洞住宿体验,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孔孔窑洞就像大山的眼睛,凝聚了陕北丰富的文化气息,见证着陕北的荣光,张望着不断美好的未来;脑海中也不断回想着毛主席对窑洞的盛赞:“延安窑洞是革命的,延安的窑洞里有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升华。

二是教学安排有深度。主办方和承办方充分考虑到受众群体的培训需求,从国家政策的解读到高校思政课与革命文物的融合路径都做了细致的讲解与分析。各个领域的专家从如何利用好革命文物资源,拓展高校思政工作新格局、助力博物馆日常工作向思政课堂融合延伸、讲好红色故事、构建“大思政”格局等方面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场视听盛宴,使我充分了解了陕西省革命文物的家底,廓清了研究党史的政治纪律,切实感悟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方式也有了新的认识。

三是理论学习有温度。为期5天的培训学习,形式多样,内容博大精深又深入浅出,使我深刻感受到革命文物与思政课所具有的天然的理论亲和度。尤其是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马列学院旧址、宝塔山、陕北公学旧址、延安文艺纪念馆等地所进行的现场教学和枣园观看的情景教学所带给我的时空碰撞,让我们能够置身其中,感受到思政课的鲜活魅力和温度。在延安文艺纪念馆聆听刘妮馆长现场授课时,刘馆长结合生动的案例,如数家珍的讲述一件件红色文物背后的经典故事,使我感受到作为一名高校思政教师首先要搞懂历史,要有深厚的研究能力,才能做到自信,才能把课讲的自然,自信与自然是思政课对教师的必备要求。

四是教学研讨有广度。这次培训班不仅授课教师水平高,学员之间更是展现了鲜明的学科交叉特色。通过广泛深入地研讨,各高校之间彼此分享了在革命文物融入思政课过程中的优秀经验和特色做法;文博系统的各位专家也就目前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馆校合作、博物馆数字化、专业教材编写、基地建设、联合教学、赋能文创产品等问题向大家做了深入的交流,大家在思想的碰撞中彼此学习、彼此加深了解。

总而言之,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既增长了见识,又扩宽了视野,使我对“大思政课”建设和课堂教学创新有了新的认识,对在今后的思政教学中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革命资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图/王彦平 审核/刘晓勇)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青蓝工程”启动仪式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陕西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

关闭